首页 > 隋代的诗句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时间:2022-09-18 隋代 查看: 181

摘自《中说·卷一·王道篇》

解释:容易高兴的人必然多忧愁,轻易施与的人必然喜欢夺取。

原文摘要:
行不谨,辱也。”子曰:“化至九变,王道其明乎?故乐至九变,而淳气洽矣。”裴晞曰:“何谓也?”子曰:“夫乐,象成者也。象成莫大于形,而流于声,王化始终所可见也。故《韶》之成也,虞氏之恩被动植矣,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凤皇何为而藏乎?”子曰:“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子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敛之国,其财必削。”子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杜氏之任,不谓

注释参考

易乐

平易和乐。《国语·周语下》:“夫 旱 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焉。”

展开全文
上一篇: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下一篇: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输入字:
相关知识
动失之繁,静失之寡。

动失之繁,静失之寡。_摘自《中说·卷十·关朗篇》解释:行动的人过失就多,安静的人过失就少。原文摘要:刑将措焉。如失其道,议之何益?故至治之代,法悬而不犯,其次犯而不繁。故议事以制,噫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_摘自《中说·卷一·王道篇》解释:语言不得体,行为不谨慎,是耻辱的事。原文摘要:成功,一也。稽德则远。”贾琼习《书》至《桓荣之命》,曰:“洋洋乎!光明之业。天实监

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_摘自《中说·卷六·礼乐篇》解释:心里不失真理,但是外表和世俗没有什么区别。原文摘要:曰:“敢问《元经》之帝何也?”子曰:“絜名索实,此不可去。其为帝,实失而名存

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

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_摘自《中说·卷二·天地篇》解释:我对于天下,不离开它,也不靠近它,只是遵从道而行事。原文摘要:子曰:“我未见见谤而喜,闻誉而惧者。”子曰:“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

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_摘自《中说·卷一·王道篇》解释:对于小人不要激励他,不见利益时劝勉也是没用的。原文摘要:子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稽德则远。”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_摘自《中说·卷三·事君篇》解释:如果高楼大厦要倒下来,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得住的。原文摘要:尼已来,未尝无志也。”于是立坟,高四尺,不树焉。子之他乡,舍人之家,出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_摘自《中说·卷四·事君篇》解释:自知的人是英才,自胜的人是雄才。原文摘要:所不隐。”子有内弟之丧,不饮酒食肉。郡人非之。子曰:“吾不忍也。”赋《载驰》卒章而去。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_摘自《中说·卷一·王道篇》解释:容易高兴的人必然多忧愁,轻易施与的人必然喜欢夺取。原文摘要:行不谨,辱也。”子曰:“化至九变,王道其明乎?故乐至九变,而淳气洽矣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_出自隋朝江总《南还寻草市宅》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无人访语默,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_出自隋代杨广《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