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lǐ lán kǎ
词条内容: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1972年5月22日,锡兰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
简介;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图册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形如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因为它有美丽绝伦的海滨,神秘莫测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以及独特迷人的文化。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风景秀丽,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称。
气候;热带季风性气候。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摄氏度,平均最低气温23.8摄氏度。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摄氏度,平均最低气温16.5摄氏度。斯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经过斯里兰卡时。全年降雨量西南部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东南部则少于1,250毫米。
斯里兰卡 - 斯里兰卡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旗面四周的黄色边框和框内靠左侧的黄色竖条,将整个旗面划分为左右结构的框架。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72%;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斯里兰卡国旗
斯里兰卡国旗图册
国徽 :斯里兰卡国徽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金色的莲花环绕雄狮,一个象征正直的法轮高立于其上,表示佛力无边,永远护佑斯里兰卡。图案中心的赭红色代表斯里兰卡丰富的矿产资源。两束稻穗分悬神坛两边,象征 斯里兰卡五谷丰登,自给自足。神坛左右有圆形的太阳和月亮,旋转永恒之光,预示斯里兰卡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国花 :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是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睡莲是水生花卉中名贵花卉。外型与荷花相似,不同的是荷花的叶子和花挺出水面,而睡莲的叶子和花浮在水面上。睡莲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睡莲的用途甚广,可用于食用、制茶、切花、药用等用途。睡莲为睡莲科中分布最广的一属,除南极之外,世界各地皆可找到睡莲的踪迹。 睡莲还是文明古国埃及的国花。睡莲切花离水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可能使吸水性丧失,而失去开放能力。
体制 ;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政权 :资本主义国家
节日 ;01月15日 泰米尔日历元旦
01月17日 月圆日,纪念佛陀首次莅临斯里兰卡
02月04日 国庆节
02月12日 哈吉节,伊斯兰教节日
02月16日 月圆日,纪念斯里兰卡第一位佛教僧侣的诞生
03月01日 湿婆神节,印度教节日
03月18日 月圆日,亚当峰季节开始
04月13、14日 僧伽罗和泰米尔新年节
04月16日 月圆日,纪念佛陀第二次莅临斯里兰卡
04月18日 耶稣蒙难日
05月01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05月14日 穆罕默德诞辰
05月15、16日 月圆日,维萨卡节
06月14日 月圆日,波桑节
07月13日 月圆日,佛牙节
08月11日 月圆日,纪念佛教僧侣第一次讲经
10月09日 月圆日,佛教僧侣举行隆重法会,进入雨安居期
10月10日 建军日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
11月08日 月圆日,佛教僧侣举行隆重法会,庆祝雨安居期结束
11月26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
12月08日 月圆日,纪念斯里兰卡第一个比丘尼僧团建立
12月25日 圣诞节
人口
人口:2087万(2011年)。僧伽罗族占74%,泰米尔族18%,摩尔族7%,其他1%。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信仰
信仰: 居民70%信奉佛教,16%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首都
科伦坡(colombo)面积37.31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从中世纪起,这里就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兰卡宝石,便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外。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8℃。人口有800多万(2010年)。
历史
2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受到当地国王的欢迎,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
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
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人统治。
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
1948年2月4日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
1972年5月22日,宣布把国名锡兰改称为斯里兰卡共和国。“斯里兰卡”是锡兰岛的僧伽罗文古名,意思是光明、富饶的土地。
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仍是英联邦成员国。
斯里兰卡 - 军事
斯里兰卡陆、空军建于1949年,海军建于1950年。总统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有国防部长,陆、海、空三军司令,警察总监等,主席由总统兼任。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警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陆海空三军内部对全军实施领导和指挥。陆军司令萨拉特·丰塞卡 Lt. General Sarath Fonseka,海军司令瓦桑塔·卡拉纳高达 Vice Admiral Wasantha Karannagoda,空军司令古纳提拉克 Air Marshal WDRMJ Goonetileke。
总兵力约17万人。陆军13.5万,海军2万人,空军1.5万人,另有警察、国民辅助志愿队和家乡卫队约8万人。
国防体制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有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部长、陆、海、空三军司令、警察总监等,主席由总统兼任。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部队和警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对全军实施领导和指挥。
武装力量
兵力现役部队约11-11.5万人(含应召再服现役者)
1、陆军约9-9.5万人(含4.2万名应召再服现役者)。编有10个师部、3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空中机动旅、23个步兵旅、1个独立特遣旅(下辖1个突击队、1个独立特遣团)、1个装甲团、3个装甲侦察团、4个野战炮兵团(含1个后备团)、4个野战工程兵团(含1个后备团)。
主战坦克:T-55型约25辆。
装甲侦察车:“萨拉丁”26辆、“白鼬”15辆、“野狗”12辆。
装甲输送车:T-85型35辆、BTR-152型10辆、其他型号107辆。
牵引炮:76毫米12门、85毫米12门、88毫米12门、130毫米12门、152毫米33门。
火箭炮:122毫米16门。迫击炮:81毫米276门、82毫米100门、107毫米12门、120毫米36门。
无坐力炮:105毫米15门、106毫米34门。
高炮:40毫米24门、94毫米33门。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空军装备的k-8飞机图册
2、海军1万人(含1100名应召再服现役者)。基地设在科伦坡(司令部)、亭可马里(主要基地)、卡赖纳加、唐加拉、卡南皮提亚。
海岸巡逻作战舰艇:39艘(其中海上巡逻艇1艘、近海巡逻艇38艘)
登陆艇:8艘
3、空军1万人。
作战飞机26架、武装直升机19架。
对地攻击战斗机:F-7M型4架、FT-7型1架、FT-5型2架、米格-27型4架、“幼狮”5架、SF-260TP型反辐射导弹
运载机8架、“卡普拉”2架。
攻击直升机:“贝尔”212型11架、米-24型6架、米-35型2架。
运输机:各型飞机27架
直升机:“贝尔”206型9架,米-17型3架
教练机:11架
4、预备役部队约4200人,其中陆军1100人,海军1100人,空军2000人。
5、准军事部队8.86万人,其中警察部队6.06万人,国民志愿军1.5万人,国民卫队1.3万人。
兵役制度
实行志愿兵役制
内战
1983年7月,猛虎组织成员在北部的贾夫纳半岛打死13名政府军士兵,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随即爆发针对泰米尔族人的大规模暴力冲突,从而引发斯里兰卡内战。
1987年7月,印度和斯里兰卡政府达成协议,印度军队进入斯里兰卡执行维和任务。猛虎组织拒绝解除武装,并与印度军队交火。
1990年3月,印度军队撤离斯里兰卡。猛虎组织随后发动攻势,占领了贾夫纳半岛。
1995年1月,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与猛虎组织达成停火协议。但因猛虎组织击沉斯海军两艘船只,停火协议遭到破坏。斯里兰卡政府军随后占领贾夫纳城。
1996年1月,猛虎组织策划了对中央银行的自杀式袭击,造成7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2002年2月,在挪威的斡旋下,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签署了一份永久性停火协议。
2003年4月,猛虎组织退出和谈,斯和平进程宣告中断。
2005年8月,斯里兰卡外交部长卡迪尔加马尔在其寓所内遭猛虎组织暗杀身亡。同年11月,对猛虎组织持强硬立场的拉贾帕克萨当选总统。
2006年7月,斯政府军向猛虎组织发动新一轮军事打击,并逐步收复了猛虎组织控制的区域。
2007年7月,斯政府军占领猛虎组织在斯里兰卡东方省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托皮加拉镇,实现了对东方省的控制。
2008年1月,斯政府军对猛虎组织发动大规模攻势。
2009年1月,斯政府军先后占领猛虎组织政治总部基利诺奇镇和军事总部穆莱蒂武镇。
2009年4月初,斯政府军攻占猛虎组织在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26日,猛虎组织宣布单方面停火。但斯政府拒绝停火,要求猛虎组织投降。
2009年5月18日,猛虎组织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在北部穆莱蒂武地区被政府军打死。19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说,斯政府军彻底击败了猛虎组织,收复了该组织所占据的“每寸土地
政治;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享有任命总理和内阁其他成员的权力。2005年,斯里兰卡举行第五届总统选举。执政的自由党候选人、时任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胜出,于11月19日宣誓就职,任期6年。11月21日,拉贾帕克萨总统任命拉特纳西里·维克拉马纳亚克RatnasiriWickramanayaka为政府总理。维同日宣誓就职,第二次出任总理。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78年9月7日生效,为斯历史上第四部宪法,改议会制为总统制。1982年后曾多次修改宪法,将议会任期由6年改为任满时可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延长。宪法规定,斯所有官员,包括议员在内,必须宣誓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
议会
斯议会为一院制,由225名议员组成,任期6年。本届议会于2004年4月选出,席位分布情况为:统一人民自由联盟105席,统一国民阵线82席,泰米尔全国联盟22席,全国僧伽罗传统党9席,穆斯林大会党5席,高地人民阵线1席,伊拉姆人民民主党1席。2005年6月,人民解放阵线(占议会39席)退出统一人民自由联盟,致使由执政党斯自由党率领的统一人民自由联盟沦为议会少数派。现任议长罗库班达拉W.J.M.Lokubandara于2004年4月宣誓就职。
政府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2007年1月,拉贾帕克萨总统改组内阁。主要内阁部长有:总理兼任内部行政部长拉特纳西里·维克拉马纳亚克,国家遗产部长阿努拉·班达拉奈克(AnuraBandaranaike),卫生医疗与营养部长尼玛尔·希里帕拉·德·席尔瓦(NimalSiripaladeSilva),石油与石油资源开发部长法齐(A.H.M.Fowzie),外交部长罗希塔·波格拉加马(RohithaBogollagama),公路与道路发展部长杰亚拉贾·费尔南多普勒(JeyarajFernandopulle),教育部长苏锡尔·普雷马贾彦塔(SusilPremajayantha),公共管理与内政部长卡鲁·贾亚苏里亚(KaruJayasuriya),邮政与电信部长劳夫·哈基姆(RauffHakeem),城市发展与圣地发展部长迪内什·古纳瓦德纳(DineshGunawardena),科学技术部长蒂萨·维塔拉纳(TissaWitarana),电力与能源部长约翰·塞纳维拉特纳(JohnSeneviratne),企业发展与投资促进部长萨拉特·阿穆拉加马(SarathAmunugama),旅游部长马林达·莫拉高达(MilindaMoragoda),文化部长马欣达·亚帕·阿贝瓦德纳(MahindaYapaAbeywardena),灌溉与水利管理部长查马·拉贾帕克萨(ChamalRajapaksa),工业发展部长库马拉·维加马(KumaraWelgama),运输部长达拉斯·阿拉哈普鲁马(DallasAlahapperuma),司法部长阿马拉西里·多丹高达(AmarasiriDodangoda)。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由三部分组成: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和地方法院等;司法部,负责司法行政工作;司法委员会,负责法院人事和纪律检查。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南达·席尔瓦(S.NandaSilva)。
政党
1、斯里兰卡自由党SriLankaFreedomParty:1951年9月由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创建。现有党员约65万。奉行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曾于1956、1961和1970年三次执政。1981、1984和1993年先后三次分 裂。1993年起联合其他小党组成人民联盟,在1994和2000年议会选举中获胜。2004年,该党与人民解放阵线组成统一人民自由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再次上台执政。目前,主席为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Rajapaksa),总书记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MaithripalaSirisena)。
2、人民解放阵线JanathaVimukthiPeramuna,People’sLiberationFront,成立于1970年,主要成员来自当时的锡兰共产党。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该党一直坚持武装斗争。90年代以来调整政策,选择议会斗争道路,主张“建立社会主义政府”、“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追求经济平等”,外交上主张改善和发展与邻国的关系,反对别国干涉斯内部事务。领袖为阿马拉辛哈(SomawansaAmarasinghe),总书记蒂尔文·席尔瓦(TilvinSilva)
3、统一国民党UnitedNationalParty:1946年9月6日成立,拥有党员约140万。主张自由竞争、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领袖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副领袖卡鲁·贾亚苏里亚(KaruJayasuriya),主席马立克·萨马拉维克拉马(MalikSamarawickrema),总书记塞纳拉特·卡普科土瓦(SenerathKapukotuwa)。
其它政党和组织还有全国僧伽罗僧侣党、锡兰工人大会党、穆斯林大会党、全国统一联盟、高地人民阵线、伊拉姆人民民主党和斯里兰卡共产党等。
和平进程
斯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间的冲突已持续20多年,造成近7万人死亡。2002年2月,在挪威斡旋下,斯冲突双方签署《永久停火协议》,并先后举行6轮和谈。2003年4月,“猛虎”退出和谈,和平进程宣告中断。2006年2月,斯政府和“猛虎”在日内瓦举行了2003年和谈中断后的首次高级别直接会谈,但双方在一些实质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同年10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轮和谈亦无果而终。2005年底以来,斯政府与“猛虎”组织冲突不断。
国际社会普遍支持斯和平进程。美国、挪威、日本等国一直在积极斡旋,并允向斯提供人道主义及经济重建援助,争取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2002年11月、2003年4月、6月和2005年6月,援斯东京会议(联席方为美国,欧盟,日本和挪威)分别在奥斯陆、华盛顿、东京和布鲁塞尔举行。[1]
首都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图册
科伦坡(Colombo)是斯里兰卡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进入斯里兰卡的门户,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科伦坡是一座典型的东南亚海滨城市,这里有旖旎的滨海风光,也有喧闹的夜市赌场;有欢快狂放的打击乐,有虔诚笃信的宗教信徒;有巍峨耸立的摩天大厦,也有金碧辉煌的寺庙厅堂……浪漫多姿的休闲氛围形成了科伦坡独特的城市魅力。
科伦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海的天堂”,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市区树木繁茂,气候宜人,街头宽阔整洁,商业大楼高耸入云。市区主要大街加勒大道(Galle Road)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由北向南直伸到100多公里外的加勒城。马路两边椰树夹道而立,树影婆娑。市内居住有僧伽罗、泰米尔、摩尔、印度、柏格、印欧混血、马来和欧洲等许多个种族。在科伦坡老城街头,昔日建造的印度教、佛教庙宇以及伊斯兰教的寺院和基督教的教堂交相辉映。
科伦坡市的两大标志景观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文物收藏地——科伦坡国立博物馆和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前者保存着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建立的纪念碑,后者是30年前中国援助建造国际知名大厦,从历史到今天,从过去到现在,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友谊时代流传,两国人民相亲相爱,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另外,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保存佛牙舍利的古城康提及众多国家森林公园、南方海岸也是到科伦坡游览不可错过的景点。
重要人物
斯里兰卡
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图册
马欣达·拉贾帕克萨
总统,生于1945年11月18日,僧伽罗族,佛教徒,自由党主席。其父D·A·拉贾帕克萨曾任副议长,为自由党创始人之一。毕业于科伦坡法学院,获律师资格。1970年作为自由党候选人当选议员,成为当时最年轻议员。1989年再次当选议员,并担任议会人权委员会秘书。1994年出任劳工、职业培训部长,后转任渔业和水产资源发展部长。2000年10月任自由党副主席。2002年2月任反对党领袖。2004年4月被库马拉通加总统任命为政府总理。在2005年11月第5届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斯第6任总统。
拉特纳西里·维克拉马纳亚克
总理,生于1933年5月5日,僧伽罗族,佛教徒,自由党资深成员。早年就读于科伦坡阿南达中学,后赴英国林肯学院学习法律,毕业后获律师资格。1965年和1970年两次大选均当选议员,后历任司法部长、公安部长、佛教事务部长、农业部长等职。2000年8月,接替辞职的班夫人就任总理,直至2001年12月。2005年11月,被新当选的总统拉贾帕克萨任命为总理。
罗库班达拉
议长,生于1941年8月5日,僧伽罗人,统一国民党资深党员。罗曾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和佩拉德尼亚大学荣誉学位。1977年参加议会选举后正式步入政界,历任本土医药部长及文化、教育和媒体部长。2001年统一国民党赢得大选后,罗出任议员领袖和司法兼佛教事务部长。2004年4月22日,当选为斯第13届国民议会议长。
罗希塔·波格拉加马
外长,生于1954年8月6日,佛教徒,统一国民党议员。从业法律30余年,精通商业和贸易法,担任斯政府和多家外国组织机构的法律顾问。曾任斯投资局主席,在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和工业发展发面成绩显著。2005年11月出任企业发展与投资促进部长。2006年代表斯政府与“猛虎”组织在日内瓦举行和谈。2007年1月出任外长。
对外关系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奉行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维护斯里兰卡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允许外国对斯内政和外交事务进行干涉。关心国际和地区安全,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包括全球核裁军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1998年1月签署了联合国反恐怖爆炸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第一个签字国。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外交重点是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上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联合国和南盟等组织内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已同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双边关系
中斯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史称斯里兰卡为师(狮)子国或僧伽罗国。公元410年,中国晋代高僧法显从印度赴斯游学两年,取回佛教经典并著有《佛国记》一书。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多次抵斯。15世纪,斯一王子访问北京,回国途中在福建泉州定居,被明皇赐姓为世,其后代现仍在泉州和台湾定居。斯沦为西方殖民地后,中斯关系一度中断。
1950年斯政府承认新中国。1957年2月7日两国建交。此后,中斯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高层往来不断。周恩来总理(1957、1964)、邓颖超副委员长(1977)、耿飚副总理(1978)、黄华副总理兼外长(1981)、吴学谦国务委员兼外长(1985)、李先念主席(1986)、李鹏总理(1990)、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1994)、陈慕华副委员长(1997)、李瑞环政协主席(1999)、朱镕基总理(2001)、贾庆林政协主席(2003)、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4)、温家宝总理(2005)、唐家璇国务委员(2006)先后访斯。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1961、1972)、总统贾亚瓦德纳(1984)、总理普雷马达萨(1979、1988)、总理维杰通加(1989)、外长卡迪加马(1995、1998)、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1996、2005)、总理维克拉马辛哈(2003)、总理维克拉马纳亚克(2006)、议长罗库班达拉(2006)、外长萨马拉维拉(2006)、总统拉贾帕克萨(2007)等先后访华。
2006年,中斯关系继续健康、顺利发展,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3月14至15日,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斯里兰卡,分别会见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反对党统一国民党副领袖卡鲁·贾亚苏里亚等领导人。双方宣布2007年为“中斯友好年”,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中方向斯援助物资举办南亚运动会的换文。两国企业还就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燃煤电站项目正式签署商务和技术合同。4月12至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率中共代表团访斯,分别拜会拉贾帕克萨总统和维克拉马纳亚克总理,并会见斯自由党总书记西里塞纳和自由党副主席塞纳维拉特纳等。4月21至23日,斯里兰卡总理拉特纳西里·维克拉马纳亚克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予以会见。会后,维一行于23至26日赴西安和上海参观访问。6月25至30日,斯里兰卡议长罗库班达拉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副委员长许嘉璐分别会见并宴请,罗一行并赴上海和杭州参观访问。7月12日至16日,斯里兰卡外长曼格拉·萨马拉维拉访华,拜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李肇星外长举行会谈,并分别会见交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领导人。萨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中斯关系未来走向”发表了专题演讲。访问后,双方发表《联合新闻公报》。2007年2月26日至3月4日,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拉总统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拉总统共同出席中斯建交50周年暨“中斯友好年”庆祝招待会。拉贾帕克萨总统代表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了一头小象、一尊佛像和眼角膜。拉一行并赴上海、广州和三峡参观访问。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斯政府一贯奉行对华友好政策,长期以来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给予中国支持。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共识,合作良好。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1952年,斯在未与我建交的情况下,不顾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同中国签订了米胶贸易协定,开创了中斯两国友好的经贸合作史。
从1953年至1982年,中斯贸易为记帐贸易。1983年,两国贸易开始以现汇方式结算。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斯双边贸易额为11.4亿美元,增长16.9%。其中中国出口11.1亿美元,进口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下降4.8%。
目前,中国从斯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橡胶及其制品、红茶、宝石和椰油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机电产品、建材、小五金、医药等。目前,我一些名牌产品,如海尔、轻骑摩托车等开始进入斯市场。
中斯互利经济合作始于1982年。截至2006年10月,中国在斯累计签订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额1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9亿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额12.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重要双边协议及文件
1952年 《米胶协定》
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锡兰政府代表团联合公报》
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和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联合声明》
196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锡兰联合公报》
1964年 《中锡联合公报》
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共和国联合公报》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外交部关于双边磋商的议定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2005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
2005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公报》
2007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
同美国的关系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美是斯主要的援助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对斯政府坚持经济改革、平衡推行民主进程表示满意。美支持斯政府政治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1997年,美宣布“猛虎”为恐怖组织。2004年底海啸灾难发生后,美在斯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1月,斯外长萨马拉维拉访美,分别会见了美国务卿赖斯等官员。6月,美主管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鲍彻访斯,会见了斯总统和总理。鲍在会后对斯媒体表示,“‘猛虎’必须放弃恐怖手段,认识到只有通过政治途径才能解决冲突。”12月,斯陆军司令丰塞卡访美,会见美国务院副国务卿伯恩斯以及国防部官员,重申斯政府致力于政治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
同印度的关系
斯里兰卡与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地缘联系。同印保持友好关系是斯外交政策的重点。斯主张全球范围内的核裁军,但不反对印成为核国家。双方重视经济合作,希望通过双方的经济合作带动南盟合作的起步。印支持斯和平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图册
解决民族冲突。2006年,斯印关系稳步发展。1月底至2月初,印空军司令塔吉对斯进行友好访问,拜会了斯总统、总理、国防部常秘以及三军司令等。5月,斯外长萨马拉维拉访印,会见印外交国务部长夏尔马,通报了斯和平进程的进展情况,并表示国际社会必须向“猛虎”组织施压,迫其重回谈判桌。7月,印度总理特别代表、外秘萨仁山访斯,与斯总统就斯国内局势举行了磋商,斯外长、外秘、三军总参谋长等参加。8月,斯外长萨马拉维拉再次访印。11月,印度新任外秘梅农访斯,分别会见了斯总统、总理、外长和国防部常秘等。同月,斯总统拉贾帕克萨访印,期间作为主宾出席了亚洲市长会议,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并会见了印国大党领袖索尼娅·甘地、外长慕克吉和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
同南盟的关系
斯重视南亚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南盟的各项活动。1998年7月,南盟第10届首脑会议在斯举行。斯积极推动南盟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强调经济发展是南盟的首要任务,为此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2003年2月,南盟文化部长会议在科伦坡举行。2005年11月,斯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率团出席在孟加拉首都达卡举行的第13届南盟峰会。2007年4月,斯总统拉贾帕克萨出席在新德里举行的第14届南盟峰会。
科教文化;文化教育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文化节图册
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深受佛教影响。政府一贯重视教育,自1945年起实行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2004年居民识字率达92.5%。主要大学有佩拉德尼亚大学和科伦坡大学。全国有大学30所,中小学10.7万所,在校学生430万多人,教师20万人。
新闻出版
全国有报刊200余种,4个报业系统:
(1)锡兰联合报业公司:通称湖滨大厦,1918年创办,1973年7月由政府接管。出版5种日报、3种星期日日报和10多种周刊。主要报刊有《每日新闻》,是斯最大的英文日报;《每日太阳报》,是最大的僧伽罗文日报之一。
(2)乌帕里集团报业公司:1981年11月创办。出版日报、星期日日报、周刊各2种。主要报刊《岛报》为英、僧文日报,发行量很大。
(3)维贾亚报业公司:1990年创办。主要报刊有僧伽罗文日报《兰卡之光》和英文《星期日时报》。
(4)快快报业公司:1930年创办,私营。出版泰米尔文报刊,《雄狮报》为最大的泰米尔文日报。
兰卡通讯社:1978年由几家报业公司联合创办的半官方新闻机构。
斯里兰卡广播公司:原名锡兰电台,1967年改用现名,系官方广播电台。
斯里兰卡电视台:系国家电视台。1982年开播,是斯最大的电视台,每天用英、僧、泰三种语言播出。
习俗风俗
斯里兰卡的小船
斯里兰卡的小船图册
斯里兰卡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在斯里兰卡佛教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斯里兰卡居民和佛教僧侣对话时,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佛教僧侣和信徒。在参观佛教寺院时,不能对佛像做踩、跨、骑等无礼动作,而且进入寺院,要赤脚,不可穿鞋和袜子,也不可带帽子。
斯里兰卡的居民与人初次见面,多采用握手、双手合十的方法来打招呼,双手在面部合十是最为规范的做法。斯里兰卡人喜欢红色、白色、黄色等颜色,更视乌鸦为吉祥物,喜欢用燃灯的方式来庆祝开业、奠基、宗教仪式等。斯里兰卡人的婚俗比较特别,以僧伽罗人的婚俗为代表,男女双方先订亲,确定婚期后,互换戒指,结婚当日,有小舅子为新郎洗脚、系“同心结”、打破椰子等习俗,而真正的礼成是在新娘在结婚礼台上,在腰上围上新郎所送的花布、头上戴上新郎所送的鱼形发卡之后。在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目前还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的含义与中国相反,点头是表示不是,摇头则表示是。斯里兰卡人吃饭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这三根指头拿起食物食用,给当地人送礼物时,不要送花,吃饭和接受礼物时,都要用右手。
禁忌
斯里兰卡的佛教徒除持有的“过午不食”的教规外,还有不进娱乐场所,不骑车,不快跑,不乘母畜拉的车,不戴手表,庙内赤足的规矩。斯里兰卡人大多信奉佛教。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僧侣格外尊敬。乘公共汽车,普通人均从后门上车,而僧人则从前门上车,车前还有僧人专座,他人不得擅坐。
他们忌讳使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视左手为肮脏、下贱之手。因此,以左手为他们递送物品是极不礼貌的。斯里兰卡僧侣禁止饮酒;也不喜欢吃蘑菇。斯里兰卡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饮食文化
斯里兰卡美食
斯里兰卡美食图册
里兰卡人大多以大米、椰肉、玉米、木薯等为主要食物。他们尤以偏爱椰汁和红辣椒,这两样是他们几乎所有菜肴中都离不开的调料。他们有嚼 酱叶的嗜好,习惯在 酱叶上抹些石灰,再加上几片槟椰,然后把它们卷在一起嚼。据说这样可以提神;助消化。他们饮用红茶时,一般喜欢放糖、牛奶。农民一般多喜欢饮用一种用椰花酿造的淡酒。他们一般是用手抓食,通常用餐习惯每人面前摆两碗水,清水供净手用,冷开水供饮用。
饮食特点
1、注重:用餐讲究简朴实惠,注理色香味浓。
2、口味:一般喜清淡,爱辛辣味道。
3、主食:以米饭为主,也爱吃炒面及炒饭等食品。
4、副食:喜食鸡、鱼、虾、牛肉、羊肉等,也爱吃青菜、白菜、黄瓜、豆角、西红柿、萝卜、冬瓜、辣椒等蔬菜;调味爱用肉桂、小豆蔻、丁香、柠檬、番红花、咖喱等。
5、制法:对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6、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7、菜谱:很欣赏咖喱鸡、咖喱牛肉、干烧鳜鱼、茴香牛肉、辣鸡丁、烧茄子、家常豆腐、炸番茄、子姜鸡、茄子泥、扒羊肉条、番茄蛋花汤等风味菜肴。
8:水酒 早晨习惯喝床头茶,饭后爱喝咖啡及红茶。
9:果品 喜食番木瓜、菠萝、椰子和香蕉等水果;干果爱吃核桃仁、杏仁等。[2]
经济;斯里兰卡是以种植园经济
斯里兰卡是以种植园经济图册
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茶叶、橡胶、椰子和稻米。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服装加工业为主。在南亚国家中,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经过10多年经济改革,斯国有化经济管理模式已打破,市场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斯经济保持中速增长。
2004年底海啸灾害中,全国三分之二的沿海地区受灾,3.5万人死亡,5600余人失踪,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斯政府估计灾后重建需3-5年时间,耗资约22亿美元。2006年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资源
主要矿藏有石墨、宝石、钛铁、锆石、云母等。石墨、宝石、云母等已开采。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
工业
工业主要有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烟草、造纸、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胶、塑料和金属加工及机器装配等工业,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2006年工业产值41.6亿美元,占GDP的15.5%。
农业
可耕地面积400万公顷,已利用200万公顷。农业人口(包括林、牧、渔业)占全国总人口的72.2%。主要作物为茶叶、橡胶、椰子等。2006年农业产值56亿美元,占GDP的20.8%。
旅游业
旅游业是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斯内战曾一度影响旅游业,但自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以来,游客人数有所回升。斯2003-2005连续三年年到访外国游客数量突破50万人。自2005年底,斯政府军与“猛虎”冲突对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
财政金融
2006年财政收入4457亿卢比,财政支出7328亿卢比,财政赤字2871亿卢比。
对外贸易
实行自由外贸政策,除政府控制石油外,其他商品均可自由进口。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品、服装、茶叶、橡胶、椰子和石油产品。近年来,出口贸易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由过去的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英国、印度、德国、比利时、日本等,主要进口对象是印度、新加坡、香港、伊朗等。